4月4日,北约成立74周年纪念日当天,芬兰正式加入北约,成为其第31个成员。此举不仅彻底改变了二战之后北欧的地缘政治版图,而且标志着冷战后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彻底瓦解。
当地时间2023年4月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在北约总部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上,芬兰外交部长佩卡·哈维斯托(左)向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右)递交了芬兰的加入文件。视觉中国 图
第一,俄乌冲突叠加北欧巨变,彻底改变了欧洲安全格局。
(相关资料图)
首先,欧洲从三方平衡,变成了双方对立。历史上,中立国对欧洲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长期扮演着大国之间缓冲区的作用。瑞典自19世纪拿破仑战争以来,确立了政治上的中立和军事上的不结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没有动摇。芬兰自二战结束后,长期坚持中立立场,贯穿了东西方冷战时代。但是,去年2月俄乌冲突的爆发改变了一切,芬兰和瑞典两国的中立态度发生重大逆转,且得到了压倒性的民意支持。芬兰现已加入北约,若未来瑞典也完成“入约”,北约的旗帜将插遍北欧国家。今后,北约和俄罗斯这两大军事力量之间,再无缓冲地带,双方将进入了全线咬合、贴身肉搏的危险时代。
其次,北约和俄罗斯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瓦解。对于俄罗斯而言,阻止北约东扩,维护战略空间,是其三十年来的核心安全战略。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经历了“合作、竞争、对抗”的下行过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曾经尝试过加入北约而未果。以1997年的《北约-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为标志,双方进入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希望通过一系列基础性协议来稳定双方的关系,规范双方的竞争。随着东欧国家大批加入北约和欧盟,尤其是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开启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的时代,在此过程中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转向激烈竞争。2008年,围绕着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引发的政治纷争以及格俄双方在南奥塞梯的武装冲突,北约和俄罗斯关系转入博弈与对抗时代。2022年2月,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北约武装力量全线进抵欧洲东翼,北欧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则标志着北约与俄罗斯关系进入了结构性瓦解时代。
第二,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之举,彻底改变北约东扩态势。
首先,俄罗斯与北约从点状接触,变成全线接壤。在苏联时代,苏联国境只有两个地方与北约直接毗邻,一是挪威在北极地区与苏联的边境,二是南方的土耳其与苏联边境。苏联解体后,土耳其与俄罗斯不再接壤,俄罗斯与北约的边境长度因而大大减少了。2004年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之后,俄罗斯与北约的接壤边境还是比苏联时代要短。而芬兰和俄罗斯拥有13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芬兰加入北约彻底改变了边境态势,俄罗斯和北约直接接壤的边境线从原来的300-400公里,突然增加到了1700公里以上。
其次,北约在欧洲东翼的防线变得连贯而完整。在芬兰加入北约之前,在北约东翼的北段,北约成员国挪威的北极地区和波罗的海三国隔着1500多公里,在北约东翼中欧段,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横亘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面对北约东扩,俄罗斯在各方向上还是可以分而治之的。现在,随着芬兰加入北约,北约终于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防线。如果俄罗斯最终无力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漫长的防线就完成了最后一环。到那时,在北约成员国三面环绕下的白俄罗斯也将面临巨大压力。这样一来,从北冰洋、到波罗的海、再到南方的黑海,俄罗斯数千公里的边界,到处都可能面对北约的军事力量。从俄罗斯目前所秉持的地缘安全理论看,这样的安全态势甚至比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还要恶劣。
第三,北欧国家加入北约改变了军事平衡,将加剧欧洲地区的核风险。
芬兰加入北约,瑞典随后跟进,再加上挪威,北约在北欧的常备武装力量从5万人骤增到30万人,远远超过了俄军的部署规模。这意味着俄方必须大幅增加武装力量的编制和规模。芬兰和瑞典不仅是专业的极地作战力量,而且是控制波罗的海的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芬兰国土从北向南横跨1300多公里,就像是一堵围墙堵着俄罗斯大门口,这是就近拦截俄罗斯战略核武器的天然屏障。这导致俄罗斯部署在本土和北冰洋地区的战略核力量对西欧和北美的威慑能力降低了。作为回应,俄罗斯必将加强白俄罗斯和加里宁格勒这两个前哨的战术核力量,而战术核武器是核战争最危险的扳机,部署位置靠前,使用门槛又低,极易诱发核战争。俄乌冲突之后,北约常规武装力量也开始靠前部署,成建制的北约部队正从西欧开进东欧地区。
毫无疑问,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的安全困境大大加剧了。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不仅没有达到阻止北约东扩的战略目的,反而全面加速了北约东扩。北约也不得不面对一场规模空前的常规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最接近核战争的风险,以及一个更加不确定的欧洲的未来。当前,双方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解决分歧的可能性变得更加不确定,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显著提高了。
(李昊,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